吉利汽车是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军企业之一,主营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主掌握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广泛布局主流车型市场。公司旗下产品包括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银河六大主品牌,覆盖A0至C级乘用车市场。
六月销量高增势头持续,上调销量目标
吉利汽车6月总销量23.6万辆,同/环比+42%/+0.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2.2万辆,同/环比+86%/-11.2%,占比提高至51.8%;出口4.0万辆,同/环比+12%/+33.3%。高增的销售势头主要受益于新车周期势能强劲,新能源新车型银河E5/吉利星愿/极氪7X,以及燃油车型星瑞/星越L/缤越,受到市场欢迎,销量持续畅旺。
按品牌细分:6月吉利品牌销售19.3万辆,同/环比+58.8%/+2.1%,领克品牌2.6万辆,同/环比+7.7%/-7.1%,极氪品牌1.7万辆,同/环比-16.9%/-10.5%。其中,吉利品牌中的中国星子品牌销量10.3万辆,同/环比+6%/+18%;银河子品牌销量9.0万辆,同/环比+202%/-11.8%。
我们注意到,公司的打造爆款车型战略正显现成效,吉利星愿在上半年以20万辆斩获全品类车型销冠、领克900连续8周稳居大型SUV市场前三、极氪7X则稳居中国品牌20万以上纯电SUV销冠。
上半年累计数据来看,公司总销量达到140.9万辆,同比+47.4%,已完成前期全年271万辆的销量目标的52%。其中,新能源累计72.5万辆,同比+126.5%,占比51.5%。吉利品牌累计销量116.4万辆,同比+56.99%(其中银河系列累计销量54.8万辆,同比+232%),极氪累计销量9.1万辆,同比+3.3%,领克累计销量15.4万辆,同比+22.3%。前6个月累计出口18.4万辆,同比-7.7%。鉴於强劲的销售表现,公司将今年销量目标上调至300万辆,对应增速由25%调高至38%。
得益於销量的强劲表现,吉利汽车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双强劲增长。据一季报显示,公司2025年首季实现营收724.9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环比分别+24.5/持平;归母净利润56.72亿元,同/环比分别+263.4%/+58.5%。根据公司公告,受出口业务增长迅速,人民币兑卢布贬值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汇率波动对税後利润产生正面影响约为20-23亿元,如果剔除汇兑收益影响,核心净利润大约34.8亿元,亦录得84.3%的同比高增幅。
第一季度公司汽车销量70.4万辆,同/环比分别+47.9%/+2.5%,增速高於收入,主要因单价较低的车型占比提升,造成平均单车售价同比减少了15.8%。
不过,在正面的规模效应,以及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战略带动下,毛利率同比+0.2pcts至15.8%,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2.6pcts至11.6%。
另外,极氪的整车毛利率约18.8%,同比+1.8ppts,实现了扭亏(-5.4亿元)为盈(5.1亿元)*。
公司於7月15日公告,与极氪签署私有化合并协议,将通过收购剩余的所有非控股股东持有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份,从纽交所退市,此後极氪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极氪原股东可选择2.687美元或1.23股新发行的吉利汽车股份兑换每股极氪股份(26.87美元或12.3股新发行的吉利汽车股份兑换每份极氪美国存托凭证),公司最高支付23.99亿美元或10.89亿股吉利汽车股份,占现有股本11%。
此次私有化是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印证吉利从多品牌扩张转向集约化作战的步伐在加快,合并重组可提升各子品牌之间的战略协同和业务整合,消除同业竞争,减少重复投入,实现销售网络互补,提升供应链效率,推动降本增效。未来公司将加速技术下沉与成本优化,例如,极氪的浩瀚架构下放到银河高端车型L9,极氪和领克的渠道进一步打通,供应链、研发成本等将节省8-20%。
新车型方面,2025年公司计划发布10款新车型,其中银河/极氪/领克品牌分别为5/3/2款。已经上市的星耀8、领克900、极氪007GT,收获了市场的良好反响,爆款潜质日益显现。下半年值得期待的包括银河A7/M9、极氪9X/8X、领克10EM-P等新车型的陆续上市,以及随着新品导入逐渐发力的海外市场。
根据最新数据和展望,我们调整原先的财务预测并引入2027年预估值,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1.51/1.84/2.33元人民币,给予2026年12倍市盈率估值,调整公司目标价至24.1港元,对应2025/2026/2027年各14.6/12/9.5倍预计市盈率,买入评级。(现价截至7月22日)
经济弱于预期影响购车需求,
所推新车受市场欢迎程度低於预期,
车市价格战持续时间爆发程度超出预期,
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
海外市场风险。
(现价截至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