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拣股
昔日報告:
  17-02-2020 (星期一) 疫情影响下线上服务需求爆发,留意远程办公板块机会
  03-02-2020 (星期一) 新能源汽车刹车收官,预计来年平稳增长
  20-01-2020 (星期一) 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启动,留意医药板块机会
  06-01-2020 (星期一) 国产Model 3开始交付,产业链迎来利好
  09-12-2019 (星期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至2025年实现多项发展目标
[第14页 / 共68页]

中国泛年轻人运动消费趋势深度解析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由高速成长转向高品质发展,消费结构亦在悄然演变,特别是在泛年轻人群体中,运动消费正迅速成为新兴的生活方式象徵与精神需求投射。

根据《TOPSPORTS 2024中国泛年轻人群运动消费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18至35岁的泛年轻人群已超过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近27%。这一人群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较高的教育水平与更强的品牌意识,是引领消费升级与生活方式变革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远高於上一代,运动不再只是锻链身体的工具,而是与社交、情绪管理、自我实现紧密结合的复合型行为。

过去三年内,泛年轻人群体在运动相关产品的年均消费增长率达17.2%,远高於整体消费品增长的水平。其中,鞋服类是最主要的消费品类,占整体运动消费支出的58%,其次为健身器材(21%)与运动课程/会员服务(14%)。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持续提升,Nike、Adidas、李宁与安踏等头部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兴本土品牌如MAIA ACTIVE、Particle Fever正快速崛起,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共鸣与设计创新力。

从行为分析层面来看,泛年轻人群已逐步建立起「日常运动化」的生活习惯。数据显示,超过63%的受访者每周运动3次以上,其中以健身房训练、跑步、瑜伽与飞盘等团体运动为主,反映出他们对社交性及趣味性的高度需求。这种需求也直接影响了品牌在产品设计与行销策略上的转变——从功能性导向转向美学、社交与个性表达的多维融合。

在消费决策过程中,数位媒体与社群平台的影响力愈发显着。报告指出,超过78%的泛年轻人表示,他们的购买决策受到小红书、抖音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内容推动,其中UGC(用户生成内容)与KOL(关键意见领袖)推荐的信任度高於传统广告。这意味着品牌必须在内容生产与社群经营上投入更多资源,才能有效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情感认同。而一线城市中,泛年轻人对高端运动品牌的接受度更高,并对运动体验的多样性提出更高要求;而在新一线与二线城市,实用性与性价比是主要考量因素,但对运动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样强烈。这种差异促使品牌在市场布局上需要更精细化的策略,从而实现因地制宜的营销与产品设计。

此外,泛年轻人不再仅仅将运动装备视为运动工具,而是日常穿搭的重要组成部分。Athleisure(运动休闲风)已成为主流审美,并催生出大量跨界合作与设计联名。这种融合趋势对传统运动品牌提出了更高的审美与创新要求,同时也为时尚品牌开启了进军运动市场的新通道。在具体购买渠道上,超过54%的泛年轻人偏好线上购买运动用品,主要原因为价格透明、选择多样与物流便利;但仍有42%的受访者表示更信赖线下体验店,特别是在试穿感受、专业指导与即时服务等方面。因此,打造OMO(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已成为品牌升级的关键。从整体来看,中国泛年轻人运动消费市场已进入快速演化期,其驱动力量不仅来自经济条件的改善,更来自文化观念的重塑与科技场景的赋能。

结语来看,运动消费不再是单一的商业行为,而是一场涵盖身心、文化与社交的生活方式革命。中国泛年轻人正以他们的选择与偏好,重新定义运动品牌的价值边界与商业逻辑。而这一趋势,注定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中国运动零售产业的发展格局与创新方向。

撰稿: 李浩然研究分析员
電話:
(+852 2277 6516)

電郵地址:
erichyli@phillip.com.hk
研究报告由辉立证券集团旗下于香港证监会持牌的辉立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及/或辉立商品有限公司(「辉立」)所发报。本文所包含的资料均为辉立从相信为准确的来源搜集。辉立对有关报告所引致之任何损失或亏损概不负责。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只供参考用途,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亦不构成投资建议,邀约,购入,出售任何产品。
投资涉及风险,有可能损失投资本金。你应该咨询专业人士,就本身的投资经验,财务状况,个人目标及风险取向,以提供投资意见。各类产品的风立,请参阅本公司网页http://www.phillip.com.hk「风险披露声明」。
辉立(或其雇员)可能持有本文所述有关的投资产品。此外,辉立(或任何附属公司)随时可能替向报告内容所述及的公司提供服务,招揽或业务往来。
以上资料为辉立拥有并受版权及知识产法保护。除非事先得到辉立明确书面批准,否则不应复制,散播或发布。
返回页首
联络我们
请即联络你的客户主任或致电我们。
研究部
电话 : (852) 2277 6846
传真 : (852) 2277 6565
电邮 : businessenquiry@phillip.com.hk

查询及支援
分行资料
投诉程序
关于辉立
辉立简介
招聘人才
集团网络
辉立通讯
辉立频道
最新推廣
新聞稿
查数网
登入
研究部快讯
免费订阅
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