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傅市況分析

作者

黃瑋傑先生(Louis Wong)
輝立証券董事

見證過去三十多年香港股市每一個牛市和熊市,可謂實戰經驗豐富。現為香港多份財經報章雜誌專欄作家,並為電視台及電台擔任客席主持。個人著作有〈炒得精叻〉、〈投資先知〉及〈股市是平的〉,並獲『中金在線』選為『2010年最受歡迎的港股分析師』。
電話:
2277 6666

恆指雙頂回落

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觀看次數676

港股連升兩周,恆指在上周四最高見到25766,創逾四年高,周五呈現回吐,收報25,270點,按周上升1.7%;國指和科指分別上升1.6%和1.5%,都連升兩周。滬深股市上周顯著上揚,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按周分別上升1.7%和4.5%,創指周升幅更達到8.6%。A股市場成交額在上周四攀升至2.3萬億人民幣,兩融餘額同步突破2萬億人民幣,這是繼8月13日後,A股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實現成交額與兩融餘額雙破「2萬億」,是近十年首現。

 

不過,上周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卻都差於預期。其中,7月新增貸款錄得負增長500億元,是2005年7月以來首次,市場原先預期增長3000億元。數據又顯示,今年首7個月社融規模增量累計為23.99萬億元,按年多5.12萬億元,同樣低於預期的24.46萬億元。此外,7月「三頭馬車」經濟數據均遜預期。其中,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3.7%,較市場預期增長4.6%為低。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7%,低於市場預期增長6%。今年首7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1.6%,低過市場預期升2.7%,並為2000年9月以來的最低增長。

 

美股上周維持上行態勢,道指上周五曾創出45,203點盤中歷史新高,但美國總統特朗普預告晶片關稅上看300%,加上投資者觀望「普特會」進展,道指高位回落,收報44,946點,未能衝破去年12月4日的歷史收市高位45,014點,全周計累升1.7%;標普500指數和納指上周齊齊再創歷史新高,按周分別上升0.9%和0.8%。

 

經濟數據方面,美國7月整體CPI按年升2.7%,低於市場預期2.8%,前值為升2.7%,按月升0.2%,符預期,前值為升0.2%。核心CPI方面,當月按年升幅增至3.1%略高於預期3%,前值為升2.9%,按月升0.3%,符預期,前值為0.2%。不過,7月PPI按月升0.9%,遠高於預期的0.2%,是自2022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6月為無升跌。年率計,按年升3.3%,遠高於預期的2.5%,6月為升2.3%,而核心生產者通脹則飆升至3.7%。此外,8月首周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按周減少3,000人,降至22.4萬人,市場預期增加至22.8萬人。7月零售銷售按月升0.5%,低於市場預期升0.6%,6月為升0.9%。8月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回落至58.6,低於市場預期62和前值61.7,出現四個月來首次下滑;1年期通脹預期升至4.9%,遠高於市場預期4.5%和前值和4.4%。

 

本週關注點包括:美國聯儲局主席鮑爾將出席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並發表演說,聯儲局本周也將公布上次會議紀錄。此外,特朗普會不會再就特定產業關稅或國家關稅談判有新說法,也值得關注。說回港股,恆指稍為突破731日高位25736,見到25766後回落,形成雙頂態勢,未來留意會否失守10天線(25080)和20天線(25150),如兩線失守,很大機會回補上周三介於2501625177之間的上升裂口。如連25000也失守,下一支持位看24800

研究報告由輝立証券集團旗下於香港證監會持牌的輝立証券(香港)有限公司及/ 或輝立商品有限公司(“輝立”)所發報。本文所包含的資料均為輝立從相信為準確的來源搜集。輝立對有關報告所引致之任何損失或虧損概不負責。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只供参考用途,並沒有法律約束力,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投資涉及風險,有可能損失投資本金。你應諮詢專業人士,就本身的投資經驗、財務狀況、個人目標及風險取向,以提供投資意見。各類產品的風險,請參閱本公司網頁 http://www.phillip.com.hk《風險披露聲明》。
輝立(或其僱員) 可能持有本文所述有關的投資產品。此外,輝立(或任何附屬公司)隨時可能替向報告內容所述及的公司提供服務、招攬或業務往來。
以上資料為輝立擁有並受版權及知識產權法保護。除非事先得到輝立明確書面批准,否則不應複製、散播或發佈。
返回頁首
聯絡我們
請即聯絡你的客戶主任或致電我們。
研究部
電話 : (852) 2277 6846
傳真 : (852) 2277 6565
電郵 : businessenquiry@phillip.com.hk

查詢及支援
分行資料
投訴程序
關於輝立
輝立簡介
招聘人才
集團網絡
輝立通訊
輝立頻道
新聞稿
輝立保險/股票/期貨100%回佣計劃
查數網
登入
研究部快訊
免費訂閱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