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議 | 增持 (首次) |
建議時股價 | $34.620 |
目標價 | $39.400 |
公司成立於1993年,以手工具製造代工業務起步,2009年創立首個自主品牌Workpro,開始由客戶品牌(ODM)向自有品牌(OBM)業務過渡,同時持續進行海外並購,拓展品牌矩陣,帶動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公司產品主要面向歐美,2024年海外營收占比95%。公司產品主要包括家庭消費用手動工具、電動工具和工業工具,營收分別為100.69億元(人民幣,下同)、14.38億元和32.29億元,其中OBM和ODM占比分別為47.92%和51.67%。
業績穩定增長
公司2024年實現營收約147.95億元,同比增加35.37%;歸母淨利潤23.04億元,同比增加36.18%;毛利率32.01%。從2019年來5年營收平均增速17.5%,淨利增速20.6%。
7月10日公司發佈業績預報,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12.53-13.73億元,增速預計5%-15%;扣非歸母淨利潤預計12.67-13.88億元,增速預計5%-15%,對應Q2歸母淨利潤增長中樞達9.2%,好於市場預期。
儘管由於美國關稅衝擊,公司第二季度實際有40天左右產能利用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使得訂單交付和公司收入受到較大影響,預計第二季度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公司依靠跨境電商銷售和新產品特別是電動工具產品銷售的增加有效提升了毛利率水平,預計Q2歸母淨利潤將有所增長,反映出公司強勁的增長潛力。
電動工具迎來突破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2022-2026年,全球動力工具年複合增速達到6%以上,手工具年複合增速在3%-4%,動力類明顯大於非動力類。2021年起,公司將電動工具列入戰略發展的業務,並於2024年在主流市場實現了20V鋰電池工具的突破,接連於公佈了兩大國際零售客戶關於鋰電池電動工具系列和相關零配件的中標訂單,預計訂單整體採購金額分別為每年不少於300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且前個訂單特別要求針對美國市場產品的生產和交付地為越南,是公司首個中國以外地區生產交付的電動工具訂單,標誌著公司的全球化供應能力獲得頂級客戶驗證。後者則是來自歐洲的訂單,是公司首次進軍歐洲電動工具市場。
公司自2018年起通過自建東南亞工廠和收購歐美工廠的方式,加快了海外產能的佈局,目前在全球已擁有23個生產基地,其中中國11個,東南亞3個,歐洲6個,美國3個。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不僅提升了公司在面對突發市場需求時的響應效率,也增強了其對全球貿易壁壘的抵禦能力。2025年第二季度,由於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衝擊,公司產能受限約40天,訂單交付和收入受到較大影響。然而,得益于越南生產基地的建設,公司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關稅風險。目前,越南三期基地已投入使用,四期正在建設中,預計2025年底將實現東南亞產能對美出貨的完全覆蓋。這一佈局不僅降低了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成本壓力,也為公司未來的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此外,越南與美國達成的20%關稅協議低於中國出口至美國關稅,有助於公司進一步鞏固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公司收入集中于歐美市場,未來將依託產能外遷,實現"中國研發-東南亞製造-歐美銷售"的完整貿易鏈條。我們看好公司持續增長潛力,預計公司2025/2026/2027年的每股盈利分別為2.04/2.62/3.26元人民幣,給予26年15倍市盈率估值,目標價39.4,對應2025/2026/2027年19.3/15/12.1倍預計市盈率,增持評級。
1)新業務推進進度低於預期;
2)產品銷量不及預期;
3)宏觀經濟倒退影響產品需求;
4)原材料價格急劇上漲或產品價格急劇下滑。
(現價截至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