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議 | 買入 |
建議時股價 | $0.630 |
目標價 | $0.980 |
碧瑤綠色(「碧瑤」)作為香港領先的生活服務綜合企業,憑藉在清潔服務、廢物管理與回收、園藝及蟲害管理等多元業務,在2024年上半年展現出穩健的財務表現。得益於公司與政府新合約的簽訂及核心業務的剛性需求,碧瑤於經濟環境疲弱下依然實現了收益與盈利的雙增長。
公司於2024年上半年錄得收益約12.91億(港元.下同),同比增長16.6%;期內溢利達2576.5萬元,同比增長18.5%。儘管毛利率因勞動力成本上升略微下降至7.5%,但清潔服務及廢物回收業務的強勁表現有效支撐了整體盈利能力。我們認為,公司作為香港剛性需求服務的核心提供者,受宏觀經濟週期波動的影響有限,並得益於政府對環保政策的加碼推行,未來增長潛力顯著。基於碧瑤穩定的財務基礎、可觀的市場份額及清晰的業務增長前景,我們預測公司2024至2025年EPS為12.6及14.5仙,目標價為0.98港元,評級為“買入”,並對未來業績保持樂觀預期。
碧瑤於2024年上半年展現出穩健的財務表現,核心數據顯示其在主要業務板塊中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動能。收入同比增長16.6%至12.91億元,主要得益於清潔服務收入的顯著增加。清潔業務作為公司核心業務,貢獻了總收入的80.2%,同比增長20.1%至10.35億港元,反映出公司在政府合約簽訂及新項目開拓方面的成功。此外,廢物處理及回收業務亦錄得收益增長7.4%至1.47億元,毛利率更顯著提升4.2個百分點至12.9%,主要受到「塑膠回收先導計劃」進入收成期及相關政府合約擴展的推動。
毛利方面,公司實現約9707萬元,同比增長12.4%。然而,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影響,清潔業務的毛利率略微下降0.8個百分點至6.4%。儘管如此,廢物處理與回收及蟲害管理板塊的毛利率提升有效緩解了整體壓力,顯示業務結構的多元化有助於分散風險。
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在行政支出方面持續保持穩健,期內行政開支占總收入比例下降至4.8%。此外,公司財務狀況穩健,流動比率由2023年末的1.2倍提升至1.3倍,顯示其流動資金充裕,且銀行借貸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7.5%。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達7630萬元,較2023年末增長84.3%,進一步強化了其抗風險能力。
碧瑤的業務涵蓋清潔服務、廢物管理與回收、園藝及蟲害管理等四大板塊,均與香港市民生活密切相關。其中,清潔業務作為核心收入來源,憑藉與香港政府的多項街道清潔及場地管理合約,覆蓋香港七個地區、服務人口約280萬,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領導地位。
廢物管理與回收業務則受益於政府加速推進的環保政策。儘管垃圾徵費政策暫緩執行,但政府加大對回收配套的投入,包括推廣智能廚餘回收機及設立更多回收便利點,直接拉動了公司回收業務的增長。公司作為「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的主要承辦商,未來有望在政府推行的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中進一步獲益。
此外,綠色科技業務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碧瑤透過智能回收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提升回收效率並減少碳排放,這與香港政府智慧城市與「零廢堆填」目標高度契合。公司於期內試營運的生物炭工廠亦通過轉廢為材,進一步探索高附加值的環保業務模式。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碧瑤將繼續受益於政府在環保政策方面的加碼推行,包括廚餘回收市場的擴展及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落地。根據2022年的數據,香港每日產生約3330公噸廚餘,而目前政府的處理能力僅為600公噸,顯示未來市場潛力巨大。碧瑤作為香港廢物回收市場的領導者,已經在智能廚餘回收機領域佔據先機,未來增長潛力顯著。此外,隨著香港北部都會區的快速發展及約50萬個新增住宅單位的落成,公司在清潔服務及廢物管理方面的機會將進一步增多。同時,碧瑤亦表明將積極尋求潛在的併購機會及新業務項目以加速增長。從財務角度來看,公司現存未到期合約總額達45.99億元,其中約13.02億元將於2024年底前確認,為短期收益提供較高的可見度。此外,未來兩年內確認的合約金額約為32.97億元,顯示出公司穩定的收入基礎。基於公司穩健的財務表現、可見的收入增長及政策支持,我們預測公司2024至2025年EPS為12.6及14.5仙,目標價為0.98港元,對應為2024年的預測市盈率為7.8倍(與過去三年平均市盈率相若),評級為“買入”。
1)行業競爭加劇;2)營運成本急升;3)服務需求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