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連升兩周,恆指上周五以全日高位24,825點收市,按周上升2.8%,國指和科指按周分別上升3.4%和5.5%。滬深股市也造好,總結一周,上證指數升0.7%,深成指升2%,創指升3.2%。上周公布的內地經濟數據大部分都好於預期,如
6月美元計出口按年增5.8%,預期增5.1%;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24萬億元,遠超預期的1.8萬億元;6月社會融資規模增4.2萬億元,遠超預期的3.65萬億元;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2%,市場預期為增長5.1%;「三頭馬車」數據中,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6.8%,預期增長5.6%。不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卻都低於市場預期。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4.8%,市場預期增長5.3%。今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2.8%,市場預期增長3.6%。除了經濟數據優於預期,英偉達獲美國政府通知H20晶片將可獲得出口中國許可,為科技股帶來利好刺激,令科指上周升幅跑贏恆指和國指。
美股上周持續向好,標普500指數和納指齊齊再創歷史新高。總結全周,納指累升1.5%,標指累升0.6%,道指累跌0.06%。經濟數據方面,美國6月CPI按年升2.7%,高於預期的2.6%;核心CPI按年升2.9%,符合預期。6月PPI按年升幅降至2.3%,低於預期的2.5%;核心PPI按年升幅降至2.6%,低於預期的2.7%。另一方面,6月零售銷售按月增長0.6%,從5月的0.9%下降中反彈,超出市場預期的0.1%增長,顯示消費韌性。初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較前一周減少7,000,降至七月第二周的22.1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的上升8,000至23.5萬,是自4月以來單周新申請人數最低的一次,反映就業市場依舊穩健。消費信心和通脹預期也有所改善,7月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升至61.8,高於預期61.5及6月60.7。未來1年通脹預期連續第二個月下跌,由6月5%下降至7月4.4%。長期通脹預期則連續第三個月回落,由6月4%回落至7月3.6%,兩項數字均為今年2月以來最低。
本周美股有三大觀察變數,首先是特朗普政府與各國就關稅協議的談判進展。其次是經濟數據,本周要公布的數據包括7月S&P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6月耐用品訂單、新屋銷售、成屋銷售等。三是企業財報,本周將公布財報的企業包括Alphabet、特斯拉、英特爾、IBM、德州儀器、可口可樂、通用汽車、西南航空、美國航空等。說回港股,恆指雖仍未突破3月高位24874,但上周五收市指數24825再創今年新高收市指數,後市料可突破24874,上試25000,下一目標看25400。科指創3月28日以來新高,下一目標可上試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