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議 | 買入 |
建議時股價 | $7.500 |
目標價 | $10.300 |
公司簡介
廣汽集團現有主要業務包括研發、整車(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商貿服務、金融、出行等業務,構成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閉環。公司堅持“合資+自主”戰略,擁有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廣汽菲克、廣汽三菱6大品牌及眾多暢銷車型,目前在國內市場佔有率8.1%,並在中高級轎車市占率第一。
晶片短缺影響合資品牌盈利,三季度業績下滑較大
2021年前三季度,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55.17億元,同比增長28.64%,實現歸母淨利潤52.84億元,同比增長5.63%。單從第三季度來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99億元,同比增長19.48%,歸母淨利潤9.47億元,同比下降64.71%。
第三季度收入大增主要因為自主品牌銷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單季銷量10.59萬輛,同比增長7.14%)以及新能源積分獲得收入;淨利大幅下滑主要因投資收益17.81億元,同比下降49.81%,其中對聯營和合營企業投資收益16.76億元,同比下降50.94%,主要源自合資公司車型結構調整及晶片短缺導致廣汽豐田、廣汽本田銷量下挫、盈利下滑:受缺芯影響,第三季度廣本和廣豐的銷量分別同比下滑23.67%和25.30%,導致投資收益減少;其次,原材料大幅上漲,也影響了合資公司的盈利能力。
毛利率、費用率均有所提升
第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7.9%,同比提升3.1個百分點,環比提升0.5個百分點,主要因廣汽自主品牌毛利率提升導致。缺芯情況下,公司優先排產高毛利的熱銷車型,傳祺GS4、GS8、M8、M6和影豹銷量為6.20萬輛,占比為88.37%,同比擴大12.22個百分點,對毛利率的改善起到正面作用。
第三季度期間費用率11.8%,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環比下滑1.4個百分點,其中管理費用率4.6%,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主要是股權激勵費用攤銷所致;研發費用率1.1%,同比下滑0.3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率5.9%,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主要因廣告宣傳費及售後服務費增加;財務費用率0.2%,同比下滑0.5個百分點。
四季度兩田銷量逐漸改善,新能源車加速發力
最近的銷售資料顯示,四季度起,主要合資車企的銷量逐月改善,反映晶片短缺困境逐月緩解。10/11/12月,廣汽本田的銷量7.54/7.77/7.84萬輛,環比+4.7%/+3.04%/+0.9%,同比-13.94%/-9.97%/-3.5%;廣汽豐田則分別實現6.1/8.5/9.9萬輛的銷量,環比+26.29%/+39.34%/+15.9%,同比-15.3%/+9.82%/36.5%,復蘇態勢明顯。重點車型雅閣/繽智/雷淩/漢蘭達均錄得不錯銷量。合資車企正開啟一輪強產品週期,並加速佈局新能源車型。隨著廣汽本田的INTEGRA/e:NP1,廣汽豐田的賽那/鋒蘭達/威颯/bZ4X的新車型陸續上市,盈利能力有望反彈。
自主品牌方面,廣汽自主10/11/12月的銷量4.7/5.06/3.22萬輛,同比+25.4%/+24.7%/+2.2%,環比+29.8%/+6.8%/-9.6%,其中,傳祺影豹的銷量連續兩個月過萬,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終端需求火爆,發貨量僅次於特斯拉和比亞迪,連續八個月銷量超萬,搭載THS混動的全新第二代GS8於12月上市,擁有1000+km超強續航的Aion LX Plus預計今年初上市,2022年廣汽埃安有10萬新產能投產,有望進一步加大新能源車所占比重。近期廣汽埃安資產重組及增資方案確定,將加快推進上市進程。未來埃安淨資產規模將超過百億元,並將具備完整的純電新能源研發能力、獨立生產工廠以及自有管道,資金和技術的累積和效率的提升,有助於廣汽埃安在新能源領域蓄能發展。
我們預計,電動智慧佈局提速的趨勢下,公司的日系合資品牌將繼續擴大優勢,自主品牌也有望打開成長空間。我們調整了公司2021/2022年的盈利預測(主要考慮到晶片短缺的負面影響),並引入2023年業績預測,調整目標價10.3港元,對應2021/2022/2023年1.0/0.9/0.8倍預期市淨率,14.2/9.6/7.1倍預期市盈率,維持買入評級。(現價截至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