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議 | 買 入 |
建議時股價 | $19.200 |
目標價 | $27.000 |
長城汽車七月的總銷量按年減少1.7%,轎車和皮卡同比分別大幅下降52%和37%。出口按年減少47%至2344輛。主導產品SUV七月銷量按年增長12.8%,增速低於行業平均(+34%)和長城以往的增速勢頭。具體分車型來看, H2,H1,H9,H8分別貢獻了10024,2544,665,1059輛,但老款車型H6,H5, M系列的表現不容樂觀,分別同比下降了13%,49%,77%至23088,1471,1070輛。
公司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營業總收入371.45億元,同比增長30.21%;淨利潤49.01億元,同比增長23.96%;基本每股收益1.61元。盈利大增主要來源於旗下SUV產品的接近五成的可觀銷量增幅。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分別實現淨利潤25.36,23.65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6%,21%。受益於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款新車型的推出,公司SUV車型單季的銷量分別同比升54%和43%。
六月以來長城汽車的股價大幅跑輸大盤,我們認為主要原因除了國內整體車市放緩倒逼SUV細分市場競爭白熱化之外,還有長城汽車旗下作為銷售主力的H6在推出CoupeC車型後並未達到市場預期,以及其高端化戰略代表車型H8,H9遠低於初始目標。合資和其他自主品牌大量競品進入市場,令長城汽車的生存環境愈加嚴峻, H6的單季增幅由29%放緩至12%。在國內整體車市未見轉暖的背景下,我們預計長城SUV車型的銷量增速隨著基數增大而繼續放緩。六月中旬長城宣佈旗下多款車型進行官方降價,一旦後續銷量未因此受惠,價格端的壓力將會侵蝕公司的利潤率。不過借鑒國外同行的發展路徑,高端化品牌的培育任重道遠,遠非三五年的投入就能實現,應給予一定耐心。
7月11日公司公告將以不低於43.41人民幣元的價格,在A股定向增發募集不超過168億元,資金將投向新能源車及相關核心零部件,和智慧汽車領域。另外,控股股東公告將擇機增持公司股票。我們認為,新能源化和智慧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如此大手筆的資金募集項目彰顯了管理層謀求戰略轉型的決心,將有助於填補公司在汽車技術創新領域的空白,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當然短期業績或許會受到攤薄及新項目進展不確定性的拖累影響。
根據最新的盈利預測,我們調整公司2015/2016年每股盈利分別至3.19,3.78元人民幣,相應調整目標價至27港元,對應2015/2016年7/5.9倍預計市盈率, “買入”評級。(現價截至8月25日)
長城汽車七月的銷量數據顯示,當月總銷量按年減少1.7%,轎車和皮卡同比分別大幅下降52%和37%,不過由於兩者在總銷量中比重進一步減少到低於16%,對總銷量的影響力進一步減弱。出口未出現好轉,按年減少47%至2344輛。
主導產品SUV七月銷量按年增長12.8%,增速低於行業平均(+34%)和長城以往的增速勢頭。具體分車型來看,新車型H2,H1,H9,H8分別貢獻了10024,2544,665,1059輛的銷量增量,但老款車型H6,H5, M系列的銷售表現卻不容樂觀,分別同比下降了13%,49%,77%至23088,1471,1070輛。
今年首七個月,長城共銷售46.3萬輛,同比增17%,其中SUV累計銷售37.5萬輛。同比增長43.8%。轎車和皮卡銷量同比下滑51%和21%至3萬輛和5.8萬輛。
公司近期發佈了業績快報:今年1至6月,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371.45億元,同比增長30.21%;淨利潤49.01億元,同比增長23.96%;基本每股收益1.61元。盈利大增主要來源於旗下SUV產品的接近五成的可觀銷量增幅。截至6月底,公司資產總計達615.53億元。
分季度看,一季度,二季度分別實現淨利潤25.36,23.65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26%,21%。受益於去年下半年以來多款新車型的推出,公司SUV車型單季的銷量分別同比升54%和43%。
六月以來,長城汽車的股價(-62%)跑輸大盤(-23%),我們認為主要原因除了國內整體車市放緩倒逼SUV細分市場競爭白熱化之外,還有長城汽車旗下作為銷售主力的H6在推出CoupeC車型後並未達到市場預期,和其高端化戰略代表車型H8,H9遠低於初始目標。
雖然七月H6繼續蟬聯國內SUV銷量榜首位置,且與第二名差距拉大,但伴隨著國內整體車市遇冷,SUV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合資和其他自主品牌大量競品進入市場,令長城汽車的生存環境愈加嚴峻,再加上公司在SUV領域領先多年,基數較大,導致在SUV細分市場的份額出現下滑。H6的單季增幅也由29%放緩至12%。
在國內整體車市未見轉暖的背景下,我們預計長城SUV車型的銷量增速隨著基數增大而繼續放緩。六月中旬長城宣佈旗下多款車型進行官方降價,一旦後續銷量未因此受惠,價格端的壓力將會侵蝕公司的利潤率。不過借鑒國外同行的發展路徑,高端化品牌的培育任重道遠,遠非三五年的投入就能實現,應給予一定耐心。
7月11日公司公告將以不低於43.41人民幣元的價格,在A股定向增發募集不超過168億元,資金將投向新能源車及相關核心零部件,和智慧汽車領域。其中,50.8億元用於新能源車技術研發,41.42億元用於年產50萬台新能源變速箱項目,17.62億元用於年產5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控項目,10.44億元用於100萬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項目,50.2億投向智慧汽車研發項目。另外,控股股東公告將擇機增持公司股票。
我們認為,新能源化和智慧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如此大手筆的資金募集項目彰顯了管理層謀求戰略轉型的決心,將有助於填補公司在汽車技術創新領域的空白,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當然短期業績或許會受到攤薄及新項目進展不確定性的拖累影響。
根據最新的盈利預測,我們調整公司2015/2016年每股盈利分別至3.19,3.78元人民幣,相應調整目標價至27港元,對應2015/2016年7/5.9倍預計市盈率, “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