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議 | 買入 |
建議時股價 | $2.430 |
目標價 | $3.000 |
俊知集團成立於2007 年,為國內領先射頻同軸電纜製造商。公司射頻電纜產品銷量於國內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25%,產品廣泛應用於電信運營商、服務供應商及主設備製造商的傳輸系統中,主要客戶為國內三大運營商以及中興、華為等電信設備供應商,同時也出口海外市場。
根據13年財報,公司當期實現營業額24.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0.2%,實現淨利潤3.1億元,同比大增24.3%,折合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31元。全年每股股息為0.14港元,派息率為39%。
營業額擴張平緩主要是4G發牌晚於預期,射頻同軸電纜銷量約12.8萬公里,同比僅增11.5%,同時,主要原材料銅均價下跌6.8%,而公司定價為成本加成方式,另外,為擴大市場份額,公司還策略性地調低部分阻燃軟電纜訂單價格。
公司淨利增幅大幅超過毛利,主要受惠于有效的成本管理及融資成本下降。儘管研發成本因4G網路建設而大幅上升約65.5%,但集團實施內部成本管理令銷售及分銷成本下降約12.4%。另外,受惠於配股融資,公司融資成本亦大幅減少31.2% 。最終,公司純利率按年增1.5個百分點至12.8%。
公司核心產品射頻同軸電纜是在基站上傳輸移動信號的必要元件,光纜不可替代。而值一提的是,相比每一2G及3G 基站約需使用0.5公里的電纜,每一4G基站則需使用至少0.5甚至0.6公里的電纜。因此,4G投資加速將為公司帶來切實的需求擴張。目前,射頻同軸電纜40%用於基站建設。
另外,公司阻燃軟電纜業務主要客戶是聯通和電信,占公司銷售比例分別為80%和20%。14年公司預計還將引入中移動作為該業務的下游客戶,則有望進一步提升該業務的增長確定性。13年,公司的阻燃軟電纜業務營業額大增58%,遠高於射頻同軸電纜的4%,占比總營收則提升6.1個百分點至20.4%。
上次配售後,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近8個百分點,本次2億股認股權證配售如順利完成,負債率預計將再度下降逾15個百分點,資本結構明顯改善。同時,公司財務負擔亦將明顯下降。
目前公司估值相對於13年EPS僅約足6-7倍,與其成長性不相符。我們暫予公司3港元的目標價,相對2014年業績約7倍的估值水準,予以“買入”評級。
俊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射頻同軸電纜生產商,射頻同軸電纜銷售量已連續四年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為25%。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年產能達到20萬公里, 14年預期將繼續擴張至30萬公里,進而支撐公司業務拓展。
根據13年財報,公司當期實現營業額24.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0.2%,實現淨利潤3.1億元,同比大增24.3%,折合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31元。全年每股股息為0.14港元,派息率為39%。
營業額擴張平緩主要是4G發牌晚於預期,射頻同軸電纜銷量約12.8萬公里,同比僅增11.5%,大大低於上半年的28.4%增速。另外,主要原材料銅均價下跌6.8%,而公司定價為成本加成方式,同時,為擴大市場份額,公司還策略性地調低部分阻燃軟電纜訂單價格,這都大大影響營業額的表現,並影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從12年的23.4%小幅下滑至13年的23%。
但是,公司淨利增幅大幅超過毛利,主要受惠于有效的成本管理及融資成本下降。儘管研發成本因4G網路建設而大幅上升約65.5%,但集團實施內部成本管理令銷售及分銷成本下降約12.4%。另外,受惠於配股融資,公司融資成本亦大幅減少31.2% 。最終,公司純利率按年增1.5個百分點至12.8%。
今年是國內4G 網路建設大年。根據預算,中國移動14年資本支出為人民幣2,250 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超過33%屬於4G 投資,14 年年底前其4G 基站建成目標為53.1 萬個。還須指出的是,13年中移動即預計建成20萬個4G基站,但當年實際建成僅約7萬個,剩餘的預計順延至14年完成。
另外,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今年資本開支計畫均為800億元左右,若FDD-LTE牌照於年內發放,後者計畫開支將再增200億元。而據工信部預計,14年4G投資將達到1,600億,4G基站數量預計將增加逾50萬個。不過,考慮到4G基站信號覆蓋面較3G/2G更窄,我們不排除實際基站建設數目超預期的可能。
公司核心產品射頻同軸電纜是在基站上傳輸移動信號的必要元件,光纜不可替代。而值一提的是,相比每一2G及3G 基站約需使用0.5公里的電纜,每一4G基站則需使用至少0.5甚至0.6公里的電纜。因此,4G投資加速將為公司帶來切實的需求擴張。目前,射頻同軸電纜40%用於基站建設。
另外,公司阻燃軟電纜業務主要客戶是聯通和電信,占公司銷售比例分別為80%和20%。14年公司預計還將引入中移動作為該業務的下游客戶,則有望進一步提升該業務的增長確定性。13年,公司的阻燃軟電纜業務營業額大增58%,遠高於射頻同軸電纜的4%,占比總營收則提升6.1個百分點至20.4%。
在去年下半年配售融資後,今年2月公司再度建議以每股3.15港元配售發行2億股認股權證,相當於現有已發行股本約17.94%,最高所得款項6.3億港元 ,其中約5.0億港元用作償還債項 ,1.3億港元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實際上,公司近半年股價反復即可能受制於此。13年10月配售後,投資者迅即賣出並引發IPO投資者獲利離場。不過,我們認為公司股價大跌與基本面關係不大。實際上,上次配售後,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近8個百分點,本次配售如順利完成,負債率預計將再度下降逾15個百分點,資本結構明顯改善。同時,公司財務負擔預計亦將明顯下降。
FDD牌照發放慢於預期;
4G投資規模低於預期等。
公司2009-13年收入及淨利的年複合增長分別達29.8% 及38.6%,未來持續成長仍可期,我們參考市盈率進行估值。目前公司估值相對於13年EPS僅約足6-7倍,與其成長性不相符。我們暫予公司3港元的目標價,相對2014年業績約7倍的估值水準,予以“買入”評級。